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shuanghala.com)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歷書》
4月4日清明至,你那里下雨了么?
話說清明前后,各地都有不少特色的寒食習俗。這個清明節的習俗源于什么呢?原來這里還有一個“割肉啖君”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
草莓视频app丝瓜 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封賞有功之臣,唯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為讓介子推下山,重耳下令燒山,然而直到最后介子推也沒下來。等火滅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草莓视频app丝瓜 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草莓视频app丝瓜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草莓视频app丝瓜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草莓视频app丝瓜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重耳十分悲痛,下令以后每到介子推忌日,全國禁煙火、吃寒食,以示紀念,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草莓视频app丝瓜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
草莓视频app丝瓜 — 清明節的習俗 —
清明節的習俗一:掃墓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人們在清明節前后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草莓视频app丝瓜 清明節的習俗二:蕩秋千
秋千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后,秋千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并流傳至今。
清明節的習俗三:蹴鞠
草莓视频app丝瓜 鞠是一種皮球,皮球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
草莓视频app丝瓜 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2006年5月20日,蹴鞠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習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直到清朝中葉,這項活動才漸漸消失。
清明節的習俗五: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我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
唐玄宗愛好斗雞運動,因此經常會在長安舉行規模盛大的斗雞比賽,特別是到了每年的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唐玄宗更是一定要聚眾斗雞,以示天下太平。
清明節的習俗六:拔河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于春秋后期,開始盛行于軍中,后來流傳于民間。
草莓视频app丝瓜 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草莓视频app丝瓜 清明節的習俗七: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草莓视频app丝瓜 清明節的習俗八: 放風箏
草莓视频app丝瓜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里,放風箏不但是一種游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
草莓视频app丝瓜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征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清明節的習俗九: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時節,你又想起了誰?me在留言區等你,一起來聊聊吧~
清明節,你應該知道這些習俗
清明,文化傳承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漢高祖劉邦的疑心極大,張良陪伴皇帝左右還能夠自保,這確實是...[詳細]
秦始皇陵一直都是考古界的重點保護、研究對象,自被發現以來就一直有著大量的謎題在困...[詳細]
《列女傳》是2009 年哈爾濱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劉向。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事跡的...[詳細]
多爾袞的一生都被重重謎團包圍,與皇太極的皇位之爭、與孝莊太后的情史糾葛。他戰功赫...[詳細]
九層妖樓,青海都蘭熱水血渭一號大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海都蘭吐蕃古墓群中最為...[詳細]